
疫情应对模式效果研究显示:有效控制疫情 经济
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增长了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增速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由此可见,“动态清零”符合中国国情,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疫情扩散导致民众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是消极防疫显而易见的后果。而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消极防疫的侵蚀更加潜移默化,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体现在劳动力供给不足、供应链紧张等多方面。在大规模超强政策的刺激下,经济表现短期内或许可以改善,但实际是以债务水平上升、通胀水平高企等一系列问题为代价,成本高昂,后患无穷。
董煜进一步解释,如果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疫情苗头,尽早把疫情管控在一个相对比较小的范围,就不会对大的社会面上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构成比较大的干扰。“如果算大账,我们通过一定的疫情防控举措,换来更大面上的经济社会总体稳定,换来物价大致稳定,换来出口基本稳定,这种代价是值得的。”
毋庸讳言,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回顾上半年,由于疫情带来的物流中断、循环不畅、停工停产等因素,对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造成一定困扰,这反过来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非常重要经验,那就是有效控制疫情,经济损失最小。”董煜说。
消极防疫不能挽救经济,一些国家科学防控不断让步于政治利益,陷入“收紧-放开-疫情恶化-再收紧-再放开”的恶性循环
“这些成效的取得,根本上还是在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央确定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采取科学严格的防控措施,以快制快,坚决控制疫情传播。”8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
实践是最有力的说服。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带来的疫情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我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迅速采取防控措施,迎战德尔塔变异株,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基本用一个潜伏期(14天)就控制住疫情。这也充分说明,“动态清零”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科学的,是我国当前抗击疫情的最佳选择,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动态清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
“美国目前的经济转型政策是一种自私性复苏,通过‘购买美国货计划'等政策,有意将经济刺激效果留在国内,而让全球承担由此产生的通胀和其他负面影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立鹏认为,从根本上看,美国极力维持自身经济霸权,削弱全球产业分工合作,其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的政策将给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蒙上阴影。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之道。今年以来,疫情形势延宕反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趋艰巨繁重。只要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我们定能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历史主动。(本报记者 管筱璞 柴雅欣)
当前美国经济正面临“三高”挑战——高通胀风险、高债务风险和高资产泡沫风险。专家指出,这与防疫不力、不负责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密切相关。
5月,国内从输入病例中首次检出BA.4和BA.5。此后,西安、大连、珠海、上海、天津、青岛、北京及海南、新疆等多地报告发现BA.5亚分支或其进化分支。总体看来,由于BA.5变异株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逸能力强,引发多起本土聚集性疫情,国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如今即便是事故受伤、脑中风乃至心脏病等患者都很难入院,我们救不了本来能救下的生命。”据多家媒体报道,日本京都府内14家接收新冠重症患者的医疗机构,日前在各自官网主页联名发布共同声明,警告此轮疫情已达“灾难级别”,医疗体制正陷入崩溃。
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疫情防控是前提,稳住经济是基础,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保障
“疫情防控是前提,稳住经济是基础,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保障。”在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看来,这三条原则实际上是党中央对当前如何妥善处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战略考量,是用系统观念应对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集中体现。